蜂业产业化—中国蜂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湖北天马养蜂场2011-08-12 16:45:54海内外蜂业经济3313

蜂业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中蜂业产业和我国农村经济深化改革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它综合地发挥了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发展标准化等诸多优越性,为有效解决蜂农小规模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业科技含量低、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农业深层次矛盾的问题,提供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重要现实途径,对于促进保健品市场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蜂业产业化的实质和中心,就是形成蜂产业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

1新形势下推进蜂业产业化建设意义重大

1.1中国蜂业产业资源优势

中国地域广阔,蜜粉源丰富,蜜蜂饲养量基本稳定在700万群左右,约占世界蜜蜂饲养总量的12%,居世界首位;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蜂蜡年产量正常年份分别在20万t,2500t,3000t,350t,3000t左右,均位居世界第一。其中蜂王浆年总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成以上;蜂蜜、蜂花粉、蜂胶及其制品年出口量约占总产量的一半;蜜蜂饲养量、蜂产品总产量、蜂产品出口量三个世界第一。中国蜂业在世界蜂业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蜜蜂是一种很有经济价值的昆虫资源,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在自然界陆地生态系统中,蜜蜂是一个主要成分。蜜蜂是农业之翼,通过蜜蜂为农作物授粉,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而且可以大大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养蜂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风险小的特点,发展养蜂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措施;众多蜂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是吸纳城镇职工、特别是安置下岗职工就业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社会稳定;蜂产品又是人类天然营养保健佳品,严密的组织、坚强的意志、辛勤的劳动、无私的奉献之伟大的蜜蜂精神和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蜜蜂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宝库中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蜜蜂产业是“三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三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为“三农”服务中大有可为。

1.2蜂业产业化是我国蜂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

蜂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对蜂产品品种和质量、养蜂业区域布局和产后加工转化进行全面调整的过程,也是加快蜂业科技进步、提高蜂业劳动者素质、转变蜂业增长方式、促进蜂业向深度进军的过程。蜂产业结构的调整,如果没有蜂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就谈不上是战略性的。在产品短缺时期,由于人们只满足于初级产品的充分供应,谈不上蜂产品市场的开拓。解决了短缺之后,没有蜂产品市场的开拓,蜂业扩大发展就失去了动力,而只有大力发展蜂产品加工业,才能不断开拓新的蜂产品市场。同时,蜂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必然会改变传统的蜂业生产经营方式,改变干家万户盲目生产、分散经营的状况。尤其是蜂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通过来取“公司+养蜂户”、“订单蜂业”等多种方式,与养蜂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可以带动干家万户蜂农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避免分散的养蜂户自发调整结构所带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蜂农”的结构调整新机制,全面推进新阶段我国蜂业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1.3蜂业产业化是提高我国蜂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

蜂业产业化造就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龙头企业通过组织农户,实行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充分发挥家庭经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再依靠精深加工和提高科技含量,创出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蜂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参与竞争。加人世贸组织后,为提高优势蜂产品的竞争能力,龙头企业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产品质量。近两年,我国政府及行业组织正集中精力抓蜂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

2004年4月下旬秦皇岛检验检疫局检测中心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委托制定了12项蜂产品检测方法国家标准。7月25日农业部公布了一批“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蜂蜜、蜂王浆与蜂王浆冻干粉、蜂胶、蜂花粉,蜜蜂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等5个标准列在其中。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国标计划中由国家蜂产品质检中心承担的蜂产品国家标准占13项。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浙江省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起草了《国家级无公害蜂产品安全要求》、《国家级无公害蜂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国家标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部、外经贸部建立了国家和部委蜂产品质检中心,为提高蜂业产业化水平,提高蜂业标准化水平,提高蜂产品质量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提高蜂产品的质量,一定要有蜂业的标准化;而蜂业的标准化一定要有蜂业的专业化;而蜂业的专业化又离不开蜂农的组织化。这一切,都与蜂业产业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凡是有蜂产品行业龙头企业带动的地方,蜂产品的质量状况就会有很大改善。

1.4蜂业产业化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蜂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经营制度,是各项农村政策的基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本着不侵犯蜂农的合法权益,不改变蜂业企业的隶属关系,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限制的原则,把蜂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实行科技、工业、贸易、农业一体化,养蜂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经营,蜂农与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采取合同、契约、股份制等进行经济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第一、二、三各产业有机结合,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组织形式、运作方式、经营机制,是实现我国蜂业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现实有效途径。

2中国蜂业产业化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能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蜂业龙头企业在蜂业产业化经营各环节处于重要地位,它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国际、国内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蜂农,它在市场发育中形成,按市场需求确定蜂业生产、加工、经营规模,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蜂业龙头企业、蜂农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在带动蜂业经济发展,促进蜂农科学饲养、增收致富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蜂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蜂农组织化程度,解决好千家万户蜂农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蜂业由单纯的原料生产、粗加工向集约化生产、精深加工转变,实现蜂业向“高效产业”的转化;有利于实现蜂业规模化经营,稳定蜂农收人。从而提高蜂农的市场适应能力,增加蜂产品的附加值,增强蜂业的赢利能力,使蜂业成为能够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优势产业。

2.1中国蜂产业的新变化

2.1.1不少龙头企业朝着做大做强的方向发展

蜂业产业化的核心环节是龙头企业的发展。龙头企业是实施蜂业产业化的关键,是蜂业产业化经营的依托。龙头企业首先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能连接相关的中介组织和农户,围绕主导产品,发展蜂业系列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实行一体化经营。其次是必须具有较为先进的技术,能对蜂产品精深加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并通过蜂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人。再是必须具有较大的辐射能力,能为相关联的干家万户蜂农提供完善的社会服务,带动一方蜂农致富。蜂业龙头企业一头连蜂农,一头连市场,扶持蜂业就是扶持龙头企业。各地按照放宽政策、放活经营、大月且扶持、放手发展的思路,加速培育了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2.1.2蜂产品质量意识普遍得到增强

蜂产品质量是龙头企业的生命,也是我国蜂业竞争力的标志。蜂业龙头企业、蜂业中介组织、蜂农要签订蜂产品生产经营和质量安全保证合同,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利,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下列几点:蜂业龙头企业要按优质优价的原则,收购签约蜂农(或中介组织)交售的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和龙头企业要求的蜂产品,并要拿出占收购价格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对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蜂农的奖励,鼓励蜂农生产高质量、高安全性的蜂产品;蜂业龙头企业要适时酌情对签约蜂农进行蜂产品质量安全,国家、行业有关规定和标准的宣传贯彻等方面的培训;蜂农应认真贯彻执行农业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的规定和国家质检总局对化合物污染监控的要求及质量安全保证合同的各项条款;行业中介组织(协会、学会、商会及其合作组织)要做好对蜂农的宣传教育工作,要督促蜂业龙头企业按优质优价原则兑现合同承诺,如遇纠纷要搞好协调工作,确保质量安全,保证合同的顺利实施。

2.1.3注重技术进步成为多数蜂业企业的自觉行动

龙头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人才是行业和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要强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念,要将发现、培养、使用、关爱人才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建立各类人才培养及使用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学校设立的蜂业专业,扩大招生,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利用学校、科研单位、质检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蜂协各专委会等人才聚集的优势,举办各类培训班,普及与提高蜂农、蜂产品行业职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蜂业专业知识与技能。组织人才交流,积极引进人才,并组织派遣出国留学与进修,广泛开展国内外科技、学术及管理经验的交流。

2.1.4蜂产品的市场营销更加得到重视

我国是养蜂大国、蜂产品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却是蜂产品消费小国,国内人均消费蜂蜜每年不到80g,人均消费蜂王浆不足lg。如果国内市场消费量增加,不但有利于增进国内消费者的健康,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掌握主动权,提高我国的蜂产品、特别是优质蜂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蜂产品的营销要在稳定国际市场的同时,立足国内市场,加大开拓国内市场力度。各地通过“订单农业”、农产品交易市场、物流配送、网络服务等各种手段搞活营销,提高了蜂业龙头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对蜂农的带动力。

2.1.5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日趋活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适应蜂业产业化的需要,各地专业合作组织和蜂业协会发展迅速,并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蜂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高了蜂农进入市场和蜂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也成为蜂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载体。

2.2中国蜂产业龙头企业与国外的差距

当前,我国的蜂业龙头企业与国外同行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2.1质量上的差距

质量差距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蜂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体系不健全,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动物疫病控制不力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蜂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出口,对我国蜂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原来国内普遍估计,加人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受冲击最大的是大宗农产品,是承诺进口配额比较多的那些农产品,像小麦、玉米、棉花、糖料等。结果没有想到,加入世贸组织后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出口蜂产品受到了进口国技术壁垒的限制。

2.2.2产品开发能力上的差距

我国蜂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缺乏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产品更新慢,附加值不高。而发达国家的蜂产品加工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蜂产品市场,具有极强的创新和开发能力。

2.2.3规模和实力上的差距

我国龙头企业整体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2.2.4行业自律上的差距

国外各种蜂产品协会和中介机构,在推动加工业发展和促进行业自律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我国蜂业行业协会官办的多,按产、加、销分段设置的多,难以起到高效、统一的协调和推动作用。

2.3抓住机遇将中国蜂业做大做强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次重要目标。因此,促进蜂业产业协调健康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几年,国家为了扶持蜂业产业的发展,在财政、税收和信贷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在财政政策方面,不仅国家安排了扶持蜂业产业化的专项资金,而且全国很多省市也安排了专项资金。

2.3.1要积极应对市场需求

a.要研究市场,开拓市场

实行蜂业产业化,必须把市场放在首位。目前,蜂产品质量问题比数量问题更重要,蜂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为决定市场营销的一个主要因素。要开拓市场,关键要敢于对消费者做出承诺。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开始对质量做出承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营销手段和营销方式上,龙头企业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营销手段,建立和完善市场预测系统,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形式,提高企业蜂产品营销的组织化程度。这方面确实有大量工作要做。另外,在发展利用蜜蜂授粉、提高产量和品质上,特别是在发展生态农业、绿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生产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受到广泛欢迎。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已成为提高农作物增产有效措施之一。近年来,许多水果商纷纷推出蜂授粉梨、蜂授粉草莓等,许多蔬菜、种子公司也陆续推出蜂授粉蔬菜、蜂授粉种子。蜂授粉果蔬正以迅猛的势头乘“蜂”起势。

b.要搞好产销衔接

要想稳定地占领市场,就要有稳定的原料来源。发展“订单蜂业”是龙头企业掌握原料来源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搞好产销衔接的主要形式。要逐步规范龙头企业与蜂农的产销合同,完善双方的主体地位和相应的权利、义务,努力提高订单的履约率。现在订单履约率不高,企业与蜂农两方面都有责任。“订单蜂业”是个方向,在这方面企业比蜂农有更多的主动权,也负有更大的责任。龙头企业要用工业化的思想、市场经济的思想、法制经济的思想去教育和影响蜂农。

2.3.2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科技创新是推动蜂业产业化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蜂业龙头企业要在提高质量和科技进步方面走在前头。

加强法规制度、标准化建设和培训工作,规范蜂产品市场秩序,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是确保蜂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

以质量安全为重点,继续搞好蜂蜜行业“五不”自律和蜂王浆行业“四要”承诺,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倡导行业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和个人诚实守信,合法经营。逐步建立可以量化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信用制度,打造诚信蜂业;继续开展争创全国蜂产品行业诚信商店活动,规范蜂产品市场秩序;清理和修订蜂产品国家标准,并与同类产品国标接轨,同时,组织蜂业企业认真贯彻实施蜂蜜、蜂王浆及蜂产品检测、食品标签等国家标准,要求广大蜂业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蜂产品出口企业还要制定严于国际标准或进口国要求的企业内控标准。

充分发挥蜂业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及其分支机构、蜂业院校、研究所和蜂业大中型骨干企业的作用,办好蜂产品质量安全、专业技能等各类培训班。建立健全蜂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的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检验检测体系,搞好对蜂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控制,从源头抓起,从生产、收购、加工、经营、包装、储运、销售、服务环节严把质量安全关。

实施科教兴蜂战略,不断提高蜂产品行业企业整体素质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靠高素质的人才,确保蜂产品的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安全度和行业企业的高经济社会效益。指导和推进行业企业ISO9002系列国际质量体系、ISO14000国际环保体系、HACCP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和GMP保健食品、药品良好操作规范体系认证,指导行业按世贸组织通行规则、标准平等参与国际竞争。

蜂业同仁要齐心协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中国蜂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安全、效益型转变,使我国由蜂业大国向蜂业强国方向发展,开创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a.抓标准化生产,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质量是蜂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龙头企业要高度重视蜂产品及加工制成品的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确保蜂产品的安全卫生。蜂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要率先执行国家制定的蜂产品质量标准,主动把质量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和工艺要求引入蜂农,带动蜂农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创造一大批优质蜂产品和名牌产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要争取通过国际相关组织的质量认证、安全卫生认证,以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资格和国外消费者的信任。企业要对蜂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卫生检疫等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尽快推行标明蜂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蜂产品出口会受阻,在国内市场销售也会受到很大限制。一个企业的质量和信誉,要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真正树立,而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毁于一旦。

b.抓蜂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

蜂业主管部门和蜂业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推广机构的合作,走蜂科教相结合和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这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要组建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逐步发展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现代蜂业企业或企业集团。要加快技术推广步伐,围绕主导产品,广泛采用先进技术,通过多种形式,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

c.品牌带动是基本战略

蜂业产业品牌的树立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质量要保证,无论从口感、卫生程度、外观包装上都要让消费者满意。其次要有自己的特色,优质的产品,还要懂得进行销售、宣传,还要注意注册商标,国家相关部门在树立蜂产品品牌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举办一些名优蜂产品展销会,在消费者中形成很好的反响。

目前我国蜂产品还没有一个全国的驰名商标产品,商标价值无形资产经评估过亿的也没有,在国际、国内市场享有较高信誉,掌握核心技术的知名品牌也很少。这些都是龙头企业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2.3.3要与农户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供给,蜂农需要稳定的产品销路,这是双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客观基础。龙头企业和蜂农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因发展阶段和产业的特点而不同,要允许企业和蜂农利益联结方式多样化。无论哪种利益联结方式,都要坚持蜂农和企业自愿互利的原则。龙头企业与蜂农之间要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形成比较稳定的产品购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毕竟是企业,不是扶贫机构,不是社会公益单位,企业首先就是要赚钱,只有赚钱才能生存,才谈得上给蜂农二次分配。所以,在利益联结方式上要从实际出发,主要是自愿、平等、互利,这是最核心的。其实,蜂农也不一定要求龙头企业一定要有二次分配,关键是要有稳定的销路,要把产品卖出去。所以,对龙头企业而言,最低的要求是要有订单,否则就不能叫做龙头企业;对蜂农而言,只要有了订单,就是有了稳定的市场。就可以放心地去发展养蜂生产。

2.3.4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a.要明确经营方针

蜂业龙头企业要立足蜂业求发展,把蜂业开发的文章做足做好,这是对龙头企业的基本要求。要不断向蜂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努力提高蜂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努力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防止盲目地“多角经营”、上项目、铺摊子。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要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通过兼并、联合、联营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竞争力。

b.要创造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还是“诚信”两个字。龙头企业要在企业内部创造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要鼓励创新,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同时,最关键的,还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遵从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商业伦理,始终把诚信放在突出位置,对蜂农负责,对消费者负责。没有这一条,什么企业文化也不能持久。

c.要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和职工队伍

龙头企业的经营者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严于律己,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企业家要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应该是懂经营、善管理、办事公平、作风正派的经营管理人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为企业家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企业要把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放在重要位置。即使进行简单的蜂产品生产,如果员工素质不行,也做不好。努力提高职工素质,是提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d.要搞活经营机制

龙头企业类型多样,有国有的、股份制的、外资的、合资的、个体的、私营的,等等。在完善经营机制方面,要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搞活经营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以资本运营为纽带,着力盘活资本存量,整合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竞争力。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完备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2.3.5要加强行业自律

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组织,是我国蜂产业整体素质的一块试金石t,对企业来讲,面对激烈的竞争,不能自相残杀。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行业也要有行规,这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内容。蜂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J。大蜂农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行业自律。

2.3.6要提升国际竞争力,走集团化之路

积极培育、完善市场体系,采用合作制的方式,提高蜂农的组织化程度。打破行政区划和所有制、行业和界限,发展跨区域、跨行业的多种形式的协作与联合,引导涉蜂企业实体采用股份合作制的方式,与蜂农或蜂农经济组织结成一体化经济合作组织;健全以初级市场为基础,以区域性市场为骨干,以全国性市场为龙头的、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设施完备的蜂产品市场网络;继续加强和完善市场管理和服务,建立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建立和落实蜂产品的风险调节基金制度,以及相应的自动监控、自动调节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法规和监管体系,以保障市场体系的有序运行。理顺关系,形成合力。多部门配合、多企业联合是实施蜂业产业化的重要保证。共同制定蜂业产业化规划、政策,协调蜂业产业化遇到的重大问题,研究蜂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搞好蜂业产业化试点示范,开展理论与有关立法研究等。湖北天马养蜂场,加我们的微信一起学养蜂。

加强企业建设,按照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相对集中发展、形成规模经济的原则培育产业化的集团企业,要突出大(规模大、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外(外向型)、新(新产品)、多(多种所有制、多形式),采取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参与等多种模式,使集团企业与广大蜂农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要把集团企业建设与蜂业对外开放结合起来,瞄准国际市场,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建设外向型集团企业;同时,通过制度和组织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增长。达到蜂产业集团化发展并争取上市,真正把我国蜂产业做大做强。

《蜜蜂杂志》200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