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小蜜蜂与蜂产品

湖北天马养蜂场2014-10-28 09:46:25蜜蜂相关1891

蜜蜂浑身是宝,不单蜂蜜,王浆、蜂胶、花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健康产品。蜂产品已在保健食品领域独树一帜,堪称奇葩一朵。在蜂产品消费热中,各类蜂产品鱼目混杂,甚至一些不实宣传或文章更是推波助澜误导消费者、制造误解。人们对此难免无所适从。如果这些文章是基于一种学术上的探讨,在没有科学认定之前就随便抛出来,对世界上最大的养蜂大国——中国,和中国的2000多家蜂企来说,这是不公平的;如果这些文章是基于一种商业目的或者是同行的搅局,那这些学者的良知何在?如何正确认识蜜蜂?如何正确认识蜂产品?或许,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具有不可辩驳的权威——正是基于严谨和审慎的态度,本报记者约请了中国著名蜂产品专家、中国蜂产品协会王浆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明虎先生,特别撰写了《正确认识小蜜蜂与蜂产品》一文,以正视听。还对目前消费者普遍关心的蜂蜜质量热点问题进行了摘要、专访,以示提醒。看到名为“蜂蜜只是外伤良药与调味品”一文,感触颇多。作为外科学硕士、卫生管理博士,关注小蜜蜂和蜂产品,让人耳目一新。本人从事蜂产品研究开发30余年,在感谢的同时,亦对该文的某些观点,持有不同看法,与之商榷。花粉对人体健康有益被誉为健美的源泉文章中称:“花粉是蜜蜂的食品,当然其中含有它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人不是蜜蜂,因此,花粉对人除了提高一点极为易得的热量外,没有什么健康上的贡献。”两千多年前,我国汉代《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香蒲花粉,又名蒲黄,将其列为上品,具有“味甘平,消瘀,止血,聪耳明目……”。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仕途坎坷,郁郁寡欢,得了黄肿、阳痿等症,百医无效,经食用玉米花粉后病愈。有感而发在《古今秘苑》中写下了赞美花粉的诗句:“栎林蜀黍满山岗,穗条迎风散异香,借问健身何物好,天山摇落玉花黄。”玉花黄即是玉米花粉。女皇武则天是花粉的嗜好者,她常令人“四方采集百花花粉,加米兑醋,密封半秋,晾干与炒米共研,压制成糕,名曰花粉糕”。专供自己享受,有时也赐予群臣共享。古希腊人把花粉誉为“神仙的饮料”。在犹太教的大法典、圣经、古兰经等世界经典文献中都曾多次写到花粉及花蕊,称赞它是健美的源泉。近代,前苏联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齐钦为了探索人类长寿之谜,曾向200位百岁以上的老人发出调查信,结果在他收到的150封回信中发现了这样一个惊人的现象,即这些百岁老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每天有食用花粉习惯的养蜂者。该份调查报告在1945年发表公布时,在世界生物学界引起了一场罕见的轰动。慕尼黑奥运会长跑冠军芬兰运动员维伦的日常食品中就有花粉,他郑重地说,花粉使他具备了获得两块金牌的条件。已故美国佬前总统里根,天天服用花粉,坚持20多年,虽然连遭枪击,还能连任两届总统,80多岁时仍然精力充沛,成为当时寿命最长的美国佬总统。上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我国著名医药学家叶桔泉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指出“花粉是一种营养最全面的食疗佳品,具有强体力增精神,迅速消除疲劳和美容、抗衰老等作用”。今年5月本人随中国蜂产品协会蜂胶代表团考察访问鬼子,鬼子蜂胶协议会角田会长在介绍鬼子蜂产品市场时,认为21世纪花粉将成为继蜂王浆、蜂胶后又一热销的健康食品。不仅如此,世界各地对花粉药物的开发,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瑞典科学家用花粉提取物制成舍尼通片,对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并在全世界推广运用,舍尼通片也在我国南京建立生产基地,已成为南京美瑞制药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鬼子扶桑药品工业株式会社与瑞典Abcernll公司合作制造了玉米等8种植物混合花粉浸膏片(Cernllton)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所致的排尿困难不畅的疾患有效。目前,我国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的花粉药品有23个、保健食品107个。这些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由国家指定的医科大学或具有资质的科研院所进行毒理、药理、功能性试验以及人群和临床试验。符合规定要求,方可批准投产上市。在美国佬如果有厂商宣传花粉有抗菌作用或抗衰老作用是违法的。这是美国佬FDA对食品、药品认知的思维方式和管理规则。但不能以此来否定世界多个国家对花粉研究和应用的成果,因而得出花粉对人体健康无益的错误结论。近期,美国佬FDA通过了《天然药物法规指南》,该指南指出只要药物确实有效,亦可通过FDA论证,逐步放宽了对天然药物的限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美国佬对天然药物及保健食品的开发应用会有较快发展。至于文中写道“花粉不富含蛋白”。实际上大量国内外资料报道花粉蛋白质含量高达20%以上,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是牛肉、鸡蛋等动物性食品的4~5倍。对此,需检索相关文献资料或做一下简单的蛋白含量测定再做结论。蜂蜜是蜜蜂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page_break]文中称:“蜂蜜的药性据《本草纲目》讲,可以清热、解毒、补中、润燥、止痛,实际上蜂蜜的物理化学性质可能正好相反”。但是在“可能正好相反”后面,没有看到任何的试验数据和研究报告,来证明他“可能正好相反”的论断。美国佬也是世界养蜂大国,但本国产的蜂蜜仅仅满足国内消费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依赖从阿根廷、中国、墨西哥等国进口,而且,进口量连连增加,2008年进口量达10多万吨,成为世界第一进口蜂蜜大国。如果按照蜂蜜只是外伤良药与调味品的观点,美国佬为何要进口这么多蜂蜜?文中又称:“蜂蜜是蜜蜂将胃内花蜜呕吐出来脱水形成的。”可能作者不知道小蜜蜂的胃在哪儿?蜜蜂生理解剖图清晰可见,蜜蜂(工蜂)消化系统包括从口到肛门是一条长的消化管,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前肠由咽、食管、蜜囊和前胃组成,负责摄取贮存食物;中肠又称胃,是蜜蜂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的主要器官;后肠由大肠和小肠等构成,主要完成排泄的功能。蜜蜂采集花蜜和贮蜜的工作在前肠完成,位于前肠的蜜囊是暂存花蜜和水分的囊袋,囊壁为富有弹性的半透明膜。蜜囊与中肠(胃)之间隔有前胃唇瓣控制开合。当唇瓣紧闭时,花蜜不能进入中肠(胃),而贮存于蜜囊中,并能通过蜜囊的收缩把花蜜吐回口腔,酿造蜂蜜。当唇瓣开放时,花蜜才能从蜜囊进入中肠,而且,前胃瓣有止回阀的作用,能防止花蜜回流。由此可见,花蜜是贮存在蜜囊中而不在蜜蜂的胃里,把胃的位置搞错了。吐蜜吐浆、吐水降温保湿是蜜蜂正常的生活本能,文中所说蜂蜜是蜜蜂“呕吐”出来的,那就不是正常的蜜蜂行为了,而是病态,因为,呕吐与吐不是一个含意。“蚕吐丝、蜂酿蜜”是我国传统的农桑技术。《蜂蜜》国家标准对蜂蜜的定义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结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蜂蜜的酿造过程是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同时进行的,文中只说出了花蜜脱水的物理反应,却遗漏了酿蜜过程使花蜜转化为蜂蜜重要的化学变化。蜂王浆是从蜜蜂王浆腺分泌出来的文中描述“蜂王浆是蜜蜂消化花蜜后由咽下腺分泌的高级营养液,要说它是蜜蜂的口水也行”。由于东方蜜蜂(包括中华蜜蜂)没有生产蜂王浆的经济价值,绝大多数蜂王浆来源于西方蜜蜂,因此,蜂王浆的名称来源于西方,英文名为RoyalJelly,英文字面翻译成中文Royal——女王的,Jelly——冻干一样软的半透明的食品,RoyalJelly连起来字面翻译应为女王的冻干食品。因为,在蜂群中它被用做雌性蜂王终身享用的食物,故名为蜂王浆、蜂皇浆。我不能理解为何把RoyalJelly演绎成“口水”。可能作者认为蜂王浆是从蜜蜂口中吐出的,所以“要说它是口水也行”。这是混淆了小蜜蜂与人体的构造。蜜蜂是昆虫,它没有乳房,它的营养腺体全部集中在头部。蜂王浆的定义是:“工蜂咽下腺和上颚腺分泌的,主要用于饲喂蜂王和蜂幼虫的乳白色、淡黄色或浅橙色浆状物质”。蜂王浆是从王浆腺分泌出来的,口水是从唾腺分泌出来的,两者的来源不同、成分不同、作用不同,岂能混为一谈。2004年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标管委将修订蜂产品国家标准的任务下达给南京老山药业,本人有幸成为《蜂王浆》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看到原文中所列出的蜂王浆各项成分的比例范围,没有一项符合国家标准和世界各国的进出口标准。人类认识蜂胶已有数千年历史文中称:“蜂胶是蜜蜂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项新技能。”蜂胶(ProPolis)是西方蜜蜂采集植物树脂,并混入蜂蜡和其它分泌物经咀嚼加工而成的一种黏稠物质,有令人愉快的芳香气味。根据蜜蜂遗传学划分,现在人工饲养的用于进行蜂蜜、蜂王浆、蜂胶等蜂产品生产的蜜蜂品种,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细腰亚目、蜜蜂总科、蜜蜂科、蜜蜂亚科、蜜蜂属。它们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1500万年。也就是早在1000多万年前,蜜蜂就会采集蜂胶。因此,不能称之为“新技能”,而是西方蜜蜂的本能。人类认识蜂胶也有数千年历史,3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经认识了蜂胶,并将蜂胶用作木乃伊的防腐材料。蜂胶最早记载于2300年前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志》第9卷第14章,其中记载了蜂胶的来源,并指出,这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黑蜡”可用于治疗皮肤病、刀伤和化脓症。文章的结尾是:“由于国内研究可信度低,尚待进一步证实。大部分的结论是基于细胞或者动物试验来的,蜂胶是否在人体产生同样效果是可疑的……”。虽然,我国蜂胶还有大量研究工作要做,但不能用“可信度低”、“效果可疑”来怀疑我们已经取得的进步。200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表决,决定由中国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牵头,组成有中国、法国、鬼子、美国佬、泰国和啊三等国的专家小组,制定《蜂王浆》国际标准,充分证明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中国的信任,也显示出中国蜂业的国际地位。如果把文章中的关键词:无益健康、呕吐、口水、新技能、可信度低、效果可疑等串连起来,不难看出文中对蜂产品颇有偏见。我们应该欢迎不同观点对蜂产品评头论足,只要尊重科学、尊重历史,并请广大消费者作证,真理只会越辩越明。[page_break]新闻链接买蜂蜜不能一味图便宜,小心有假蜂蜜造假形势严峻7月9日,据央视财经报道:中国蜂产品协会提供的市场监测结果显示,受极端、异常气候影响,今年全国蜂蜜严重减产。油菜、洋槐、枣花蜂蜜减产达六成以上。蜂蜜的严重减产,造成全国蜂蜜收购价格一路飙升。目前,油菜蜂蜜收购价格最高比去年上涨了80%。7月14日,《武汉晚报》报道:有人用甜味剂加水,冒充蜂蜜。武汉市工商局抽查了流通环节的蜂蜜商品,共抽检52个批次,查出13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主因是:有蜂农用糖喂蜜蜂,进而造成厂家产品蜂蜜含量不足;还有3个桂林厂家,用糖或甜味剂加水,勾兑成“糖水蜂蜜”;在蜂蜜中掺入了果葡糖浆、饴糖和蔗糖等非蜂蜜物质,也是导致蜂蜜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工商方面称武汉某公司生产的野菊花蜜,经检测不仅含有氯霉素违禁物,而且蔗糖含量超标1倍,碳-4植物糖含量超标6倍以上。据业内人士介绍,碳-4植物糖含量是一个反映蜂蜜真实性的基本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天然蜂蜜的成分越少。7月16日《参考消息》所转载的7月15日《香港经济日报》报道,在历数内地新出现的食品违规行为中,也提到“有蜂蜜根本不含天然蜂蜜成分!”……对超低价蜂蜜尤须谨慎蜂蜜作为天然美食,以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蜂蜜正如牛奶一般走进千家万户,开始成为大众普及食品。也正因为如此,蜂蜜真实性和安全性问题变得尤为重要。今年蜂蜜原料大幅度减产,收购价格一路飙升,再加上蜂蜜原料本身的生产成本上扬,成品蜂蜜零售价格上调是趋势。那些长期低于成本价销售的蜂蜜,其真实性就值得怀疑。在原料蜂蜜价格一路看涨的大背景下,那些依然保持超低价,甚至是在原有基础上再做特价的蜂蜜产品,其真实性、安全性就更值得商榷了。以上媒体正好证实了这一点。在原料减产,成本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要确保蜂蜜产品货真价实。只有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蜂蜜零售价格,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假售假,保护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也同时才能避免蜂蜜生产经营企业的亏损,从而维持正常经营,继续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真实安全的蜂蜜产品。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取了老山药业生产质量负责人的看法。一位姓邱的女士告诉记者,蜂蜜造假的技术手段越来越高,作为普通消费者是很难判断蜂蜜真假的。尤其是在当前蜂蜜减产、成本飙升的特殊时期,尤其要谨防被造假蜂蜜欺骗和伤害。老山药业作为《蜂蜜》国家标准的牵头拟定单位,有必要郑重提醒广大消费者,选购蜂蜜不能单纯图便宜。虽说物美价廉是每一位顾客的合理要求,但前提必须是“物美”,即产品的真实性、安全性。如果产品系造假,甚至是有害身心健康的,哪怕再便宜,也是不可取的。所以在选购蜂蜜产品的时候,一方面要看价格,但更重要的是要看质量。除掌握必要的蜂蜜鉴别常识外,要尽量选择可靠的厂家、可靠的品牌。最后,还特别强调:蜂蜜有真假,质量分等级,选购认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