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能手的甜蜜事业 克服困难创业形成养蜂规模

湖北天马养蜂场2014-10-28 09:46:25蜜蜂相关1648

本报记者陈亚洲通讯员田军法李书明实习生王燕柯文/图

二七区马寨镇王庄村周沟一组村民、现年48岁的陈桂昌,坚持7载在生态林下养蜜蜂,从当初的半箱蜂发展到如今的98箱,固定资产达3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蜂致富能手。

一个门外汉成为养蜂专业户,在致富路上留下一串串鲜为人知的故事——

半箱蜜蜂起家

陈桂昌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祖祖辈辈靠种田生活。随着村里大片农田栽上了生态林,政府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搞第二产业,发展林下经济。

根据区农经委提供的致富信息,在外搞建筑的陈桂昌经多方考察和收集相关资料,选择了养蜂这个项目,决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生态林,让蜜蜂就地采蜜。

看准了就干。2002年5月,陈桂昌从一名来村里放蜂的养蜂人那里,花40元买了半箱蜜蜂开始养殖。

但养蜂需要知识,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就买来《养蜂知识》、《蜜蜂病虫害防治大全》等书,一有空就“啃”;平时,只要看到报纸上刊登关于养蜂的知识,就剪下保存起来;每天收看电视,看到介绍养蜂方面的知识,就用本子记下来。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学习,陈桂昌初步掌握了养蜂的基本知识,半箱蜂当年就繁殖4万只蜜蜂,一年采蜜80多斤。

克服困难创业

“这里的蜂箱都是我自己设计制作的。”在养殖场里,只见陈桂昌戴上工作帽,揭开蜜蜂箱,抽出蜂页,向记者介绍说。

由于陈桂昌经费紧张,为了尽快发展养蜂,他就按照事先买来的蜂箱,比葫芦画瓢,自己动手先后做了98只蜂箱,节省了2万多元开支。

“养蜂是个苦差事,会遇到不少困难,”陈桂昌说,“特别是外出放蜂要自己带粮食、炊具,在野地里一待就是20多天,辛苦不说,路上还常常遇到麻烦,再加上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被人为破坏,难以采到蜜,所以现在养蜂人不多。在放蜂时,最怕遇到打灭草剂,蜜蜂一闻到那个味,当时不会死,但是过后就会死。”

虽然遇到很多困难,陈桂昌始终没有气馁,凭着自己发家致富的决心,硬是挺了过来。

形成养蜂规模

要想形成养蜂规模,必须掌握蜜蜂的生理特点和习性,实行科学养蜂。

为了多繁殖蜜蜂,陈桂昌经常向蜂友请教,及时买来种王,掌握蜜蜂的交配规律、产卵时间等知识。

陈桂昌养殖的蜜蜂,每年以80多万只的繁殖速度向前发展,到2006年,蜜蜂发展到400多万只。他就用自己搞建筑时赚到的4万元钱,买了一辆大卡车,每到采蜜期,他就把蜂箱装在车上,到荥阳、中牟、新密等地放蜂。只要天气条件好,每年可以采蜜1吨左右。由于产品纯正品质好,且1市斤卖15元,比市场价便宜,所以一般都是客户上门来购买蜂蜜。湖北天马养蜂场,加我们的微信一起学养蜂。

为鼓励陈桂昌林下搞养殖,去年二七区农经委按政策给予他林下经济补助3280元。陈桂昌边投入边发展,很快形成了养殖规模,2006年注册登记成立了“二七区昌源生态养殖场”。昨日,面对记者,他指着成群飞舞的蜜蜂兴致勃勃地说:“我靠养蜂致富,家里不仅买了汽车,还盖了一栋3层小楼,生活越过越滋润。我还要滚动发展多养蜂,把甜蜜送进千家万户。”

陈桂昌向村民传授养蜂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