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蜂越冬期饲料不足时能喂饲料。蜂巢内饲料充足是中蜂安全越冬的必要前提,原因是越冬时蜂群会在蜂箱中结团并靠吃蜜产热来维持蜂团温度,若饲料不足蜂群在越冬期极易被冷死或饿死,事实上饲料充足且群势强大...
浏览量:804 次更新时间:2019/8/17 8:19:17
-
蜂王是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蜜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别称母蜂、蜂后、女蜂等,其主要的职能就是产卵,并通过分泌蜂王特有的信息素来抑制工蜂卵巢发育并吸引工蜂形成饲喂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蜂王吃什么食物...
浏览量:804 次更新时间:2019/1/5 15:31:18
-
蜂蜜是蜜蜂采集蜜源植物花蜜酿制而成的,但由于造假成本低廉且造假利润高,导致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假蜜和劣质蜜,从而导致人们在购买蜂蜜是都异常谨慎,生怕买到假蜂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买什么牌子的蜂蜜最好吧...
浏览量:803 次更新时间:2020/4/25 11:16:59
-
柑橘蜜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春季蜜种,蜜源是橘、柑、橙、柚、枳等芸香科植物,主产于浙江、福建、湖南、四川、广西等地,颜色多呈浅琥珀色且因柑橘品种不同而不同,下面一起来看一看真的柑橘蜜容不容易结晶吧!
...
浏览量:802 次更新时间:2020/8/12 20:09:06
-
蜡螟是中蜂最主要的寄生虫,一生均在蜂箱内繁殖,卵产于蜂箱的缝隙处或箱底的蜡屑处,幼虫孵化后会到巢脾上蛀食蜡质并伤害蜜蜂幼虫和蛹,受害蜂群轻者群势急速下降,重者蜂群往往因无法抵御而不得不弃巢迁飞。
一...
浏览量:802 次更新时间:2018/12/13 9:22:22
-
1、第一步:中蜂出现工蜂产卵后不能直接合并蜂群,否则工产蜂易围王甚至咬死被并入群蜂王,在合并蜂群之前一定要处理工产蜂,办法是将蜂箱搬离并重新放一个新蜂箱,这样工产蜂一般会留在原蜂箱中,而正常工蜂则...
浏览量:802 次更新时间:2020/5/27 11:31:12
-
蜂蜜柠檬水是用蜂蜜和柠檬冲泡而成的,其中蜂蜜有润肠通便、增强免疫等功效,而柠檬则有排毒养颜、减肥瘦身的作用,另外蜂蜜的甜润还能改善柠檬口感上的酸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喝蜂蜜柠檬水有什么好处吧!
...
浏览量:801 次更新时间:2018/11/20 20:16:42
-
1、色泽:土蜂蜜多呈半透明的琥珀色或深琥珀色,结晶且结晶后呈浅琥珀色或偏黄色猪油状,而枣花蜜则多呈透明的浅琥珀色、琥珀色或铁红色,不易结晶且偶有结晶呈浅黄色或浅琥珀色粗粒状,因此从色泽上看土蜂蜜和...
浏览量:801 次更新时间:2019/6/15 16:22:50
-
1、巢虫危害:中蜂咬新脾可能受到巢虫危害引起的,巢虫孵化于蜂箱的缝隙处或箱底的蜡屑中,孵化后会想方设法爬到巢脾上蛀食蜡质,工蜂感受到威胁后便会啃咬有巢虫的巢脾,若群势过弱且无力抵御巢虫时便会弃巢迁...
浏览量:801 次更新时间:2018/11/22 17:27:40
-
双王群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养蜂模式,简单来说是指一个蜂群中有两只蜂王,虽然两只蜂王同时产卵的好处显而易见,但稍不留神也容易出现两群蜂互相厮杀的情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中蜂双王群怎么组织最安全吧!
一...
浏览量:801 次更新时间:2018/8/27 19:13:35
-
秋繁是全年养蜂生产中最关键的环节,其目的是让蜂群培育出大量的适龄越冬蜂,事实上只有搞好秋繁才能保证蜂群顺利越冬,同时第二年春季蜂群才有足够的群势春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中蜂秋繁什么时候加脾吧!
...
浏览量:801 次更新时间:2018/7/6 8:59:33
-
夏季是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而且对于养蜂生产来说更是一个缺蜜的季节,此时蜂群若不能得到妥善的管理则很容易出现“夏衰”,那该如何快速繁殖蜂群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中蜂夏季快速繁殖技术吧!...
浏览量:800 次更新时间:2020/2/24 19:18:19
-
养蜂指人工饲养蜜蜂以获取蜂蜜等产品,因产品是蜂蜜而被誉为“甜蜜的事业”,事实上蜂养好了不但能养家糊口,就算是发家致富也不在话下,但要养好蜜蜂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下面小编就简单...
浏览量:800 次更新时间:2018/10/6 20:32:34
-
如今各种各样的蜂产品因营养丰富而备受人们的青睐并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而市场对蜂产品的迫切需求也促进了养蜂事业的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都想发展养蜂事业,但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养蜂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浏览量:800 次更新时间:2019/5/1 19:33:28
-
1、原地并群法:原地并群法适合合并距离比较近的蜂群,具体操作是将两个蜂箱都相向移动几十厘米远,等工蜂适应新位置后再次搬移蜂箱并直至两个蜂箱紧密挨在一起,最后再直接将两个蜂群合并在一个蜂箱即可,优点...
浏览量:799 次更新时间:2018/9/6 10: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