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蜂技术 > 蜜蜂授粉 > 熊蜂授粉

养蜂技术正文

熊蜂的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湖北天马养蜂场2011-09-17 23:31:37熊蜂授粉3877

熊蜂与蜜蜂相似,也是一种社会性昆虫。每个熊蜂群由一只蜂王、若干只雄蜂及数十只工蜂构成,它们主要生活在土壤及腐朽的树木中。熊蜂与蜜蜂相比,它的采集能力更旺盛,并且有长吻和对低温、低光照的适应力。因此,在用于农业授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二十年来,欧洲、北美的许多国家以及新西兰、日本等地,已经对熊蜂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性饲养,用于本国或向其它国家出口,为大田作物、果树特别是温室蔬菜授粉。

过去我国利用人工饲养昆虫授粉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反季蔬菜及各种类型的温室已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迅速发展起来,因而对于授粉昆虫的需求量呈增长的趋势。目前,一些科研机构已经开始研究熊蜂这一授粉昆虫的人工饲养问题。不久的将来,熊蜂授粉将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进入商品市场。

由于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从动物个体感染发病,发展到动物群体发病的过程。当某一地区易感动物的数量不断增加,相对集中时,该区域的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就会出现流行的趋势。因此,随着熊蜂饲养在我国兴起和饲养面积的扩大,以及熊蜂进出口贸易的开展,熊蜂的各种病害也会逐渐出现在我们面前,成为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一、病毒病和细菌病等

北美、欧洲、新西兰和日本等地的科学家发现熊蜂肠道中的细菌种类很多。但是,熊蜂很少发生幼虫病,还没有关于类似蜜蜂幼虫腐臭病的报道。美国人从25%的病幼虫体内分离到了一种革兰氏阴性的,可以形成芽孢的细菌,死亡的幼虫坚硬并同时具有真菌感染。

目前有记录的熊蜂的病毒病有两种:一种是急性麻痹病,病原即引起蜜蜂急性麻痹病的病毒,对多种熊蜂均有致病性。另一种是美国研究人员从成蜂身上分离出来的昆虫痘病毒,但这种病毒是否影响熊蜂寿命还是未知数。

螺原体是最近发现的一组引起熊蜂发病的原核动物,其中包括已经证明的造成蜜蜂五月病和花粉病,严重缩短蜜蜂寿命的蜜蜂螺原体。欧洲、北非、北美的一些国家已经从花、独居蜜蜂和花蝇身上分离到了蜜蜂螺原体;美国从B.impatiens熊蜂的血液中以及84%B.pennsylvanicus熊蜂的肠道中分离出了这种螺原体,但它对熊蜂的致病性如何仍是一个未知数。

二、真菌病

北美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已知拟青霉属的Paecilomycesfarinosus、白僵菌、轮枝孢属的Verticlliumlecanii、绿僵菌、亮白曲霉和小毛菌属的Hirsutellasp.为熊蜂成蜂的病原体或疑是病原体。这些真菌有着广泛的易感动物,不同的菌株寄生于不同的昆虫,例如蜜蜂的肠道中就有不同的亮白曲霉属和枝孢属的真菌存在。最近又有报道认为,对熊蜂有致病性的真菌有P.farinosus白僵菌、V.lecanii、Doratomycesputredinis(此菌具有强烈的氨味)和Chrysosporiumpannorum。P.farinosus具有淡黄色至桔黄色的菌丝体,Hirsutellasp.的菌丝体为褐色,白僵菌的菌丝是白色的,V.lecanii菌丝体则为雪白的,绿僵菌的菌丝发绿,C.pannorum的菌丝为黄色至巧克力色,而D.putredinis的菌丝为乳白色。

熊蜂王在土壤或腐朽的树干中过冬,很容易感染致病的真菌。实验证明在消过毒的越冬场地过冬,熊蜂王的损失只有3%~5%。而在自然条件下,熊蜂王越冬的死亡率则高达50%~80%,真菌和食物短缺是造成冬季和早春蜂王死亡的主要原因。此外,熊蜂巢的蜜中已发现4种酵母菌,酵母菌导致蜜囊内的蜜出现褐色斑点,因此而降低了花蜜的品质。

三、原生动物病

目前已发现有三种原生动物侵害熊蜂。第一种为Apicystisbombi,北美和欧洲许多国家已经对该病原体进行了报道,而日本和新西兰未见有该病的发生。有人认为新西兰未发现该病有两个可能性。一个可能性是其熊蜂的提供国—英国没有这种病;另外一个可能性是感染后的蜂王在从英国到新西兰的九个星期航海旅行中死去,所以未使新西兰的熊蜂感染。A.bombi具有香肠样的孢子111~144×36~54μm(固定并染色),偶尔见飞镖样形态。其孢子2~3倍长和宽于熊蜂孢子虫。A.bombi主要存在于熊蜂的脂肪体,使熊蜂的脂肪体变成很特殊的白色,其浓缩的组织提取液为白色的悬浮液。而正常蜂王的脂肪颗粒随着蜂王年龄的变化为黄色至褐色。A.bombi可造成蜂王在春天早亡,平均在感染后14天开始死亡。

第二种为熊蜂孢子虫,截止目前,已经从欧洲、北美和新西兰地区的熊蜂中发现熊蜂孢子虫,该病多发于春、秋两季。熊蜂孢子虫感染成蜂,最初在马氏管中发育,进一步繁殖于中肠、气管、生殖管道、结缔组织和脂肪体中,破坏这些组织的正常结构,有时该孢子虫也感染幼虫和蛹。蜜蜂孢子虫只感染成蜂(主要是工蜂,其次是雄蜂),而且孢子虫只寄生于中肠中。曾有人报道,用西方蜜蜂体内分离的蜜蜂孢子虫感染熊蜂获得成功。但新近的研究表明,熊蜂孢子虫和蜜蜂孢子虫,无论从生物学还是从形态学上看都属两个不同的种。熊蜂孢子虫的孢子比蜜蜂孢子虫的孢子大,为46~70μm×18~4μm。而且这两种孢子虫分别在不同的细胞中形成孢子,熊蜂孢子虫的极丝少,形成的孢子母细胞是放线形的。自然条件下,熊蜂和蜜蜂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少,除非熊蜂侵入蜜蜂群或是蜜蜂侵入熊蜂群。然而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两种蜂之间的相互作用很频繁。例如,熊蜂食用蜜蜂采集的花粉,用蜜蜂刺激熊蜂王产卵等。因此,蜜蜂孢子虫与熊蜂孢子虫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熊蜂孢子虫对熊蜂的影响呈慢性过程,多发于春、秋季,也可见于气候温和的冬季。熊蜂表现腹泻、蜂王交配抑制,其中对雄蜂的影响比对工蜂、蜂王更明显。有研究发现,感染熊蜂孢子虫病的蜂王在体重上与健康熊蜂群无明显差别。

欧洲一些国家证实,熊蜂体内具有带鞭毛的锥形虫,和细滴虫属的Leptomosp.。在意大利和瑞士,蜂王的C.bombi感染水平为54%~81%、工蜂为75%~80%、雄蜂为47%~71%,其感染率与宿主的种类及感染的季节有关。感染后熊蜂的症状不明显,其对宿主的影响尚未研究。

四、熊蜂线虫

目前已证实的熊蜂体内的线虫只有一种,为球线虫属的熊蜂线虫。这种线虫已经从22种欧洲的熊蜂、15种美洲的熊蜂和7种鹃熊蜂体内检查出来。

雌性熊蜂线虫在熊蜂王越冬时进入蜂王体内,并很快停止蜂王咽侧体的发育,进而造成蜂王不育。研究人员解剖感染线虫的蜂王发现,感染蜂王的卵巢呈黄瓜样,扭曲,长15~25mm;感染严重的蜂王的这种卵巢是轻微感染蜂王的2~4倍。幸存的不育蜂王仍具有采集能力,其死亡率在3%~15%左右。

熊蜂线虫的感染率与气候有一定关系。干燥地区、晚春、夏初土壤干燥的情况下或是气候干燥的年份,该病的发病率会明显降低。春天出现早的熊蜂种类,其线虫感染率是晚出现种类的4~12倍。这是由于春季早出窝的熊蜂,到夏初便进入休眠状态,使停留在土壤中有感染力的线虫有机可乘。

五、寄生螨

目前已从欧洲、美洲和新西兰等地的18种熊蜂体内发现了蝗螨属的Locustucorusbuchneri。这种螨的体型近似球型,不喜欢运动;寄生于熊蜂的气管中。春季出窝早的熊蜂种类感染率高。湖北天马养蜂场,加我们的微信一起学养蜂。

一般来讲,L.buchneri对于蜂群的发展没有严重的影响,感染后的蜂王仍可以在春季幸存两个月。有时蜂王、工蜂和雄蜂均表现腹泻。因此,在欧洲有的公司已经开始控制该病的发生。

摘自《中国养蜂》,49(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