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蜂巢蜜是蜜蜂完全酿制成熟并封盖的蜜脾,主要由蜂巢(主要成分是蜂蜡)和蜂蜜两部分组成,且尚含一定量的蜂胶、蜂王浆及蜂花粉等成分,事实上在蜂巢蜜中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蜂产品,下面小编就简单的科普一下蜂巢蜜怎...
浏览量:726 次更新时间:2018/10/29 17:40:38
-
蜂王胎是指蜂王幼虫封盖化蛹之前的虫体,最初只是养蜂人生产蜂王浆时的附带产品,现已发展成比蜂王浆更高级的营养滋补品,但若食用不当蜂王胎也是有很多副作用的,下面一起来看一看女性经常吃蜂王胎的害处吧!
一...
浏览量:726 次更新时间:2018/10/1 19:41:01
-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但目前市场上的蜂产品绝大多数来源于意蜂,因为中蜂基本上不产花粉、蜂胶和蜂王浆(极少),而且蜂蜜的产量也很低,那是不是养中蜂就赚不到钱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养十箱中蜂一年收...
浏览量:726 次更新时间:2019/1/17 11:03:28
-
1、囚王笼可用来介入新蜂王,例如给失王群介入新王时可先将蜂王关入囚王笼并放入蜂群中,等蜂王和蜂群的气味混淆后才将蜂王释放出来,这样可有效避免介王时发生工蜂围王。
2、囚王笼可用来限制蜂王产卵,例如...
浏览量:726 次更新时间:2018/12/16 18:08:58
-
1、蜜蜂一般都以蜂王为中心结成蜂团,若蜂群中没有蜂王则结团不稳定且很快散团并找蜂王重新结团,因此蜜蜂结团后要先判断蜂团中有没有蜂王,最简单的方法是结团稳定的蜂团下方有内陷的空洞,这个空洞的作用是便...
浏览量:725 次更新时间:2020/3/23 19:53:25
-
双王群是指一个蜂群中同时有两只蜂王,最简单的方法是用隔王板将蜂箱隔成两个区域,蜂箱两个区域都各有一群工蜂和一只蜂王,例如早春可利用双王群来快速发展群势,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双王群会不会导致分蜂吧!
...
浏览量:725 次更新时间:2019/11/7 12:15:06
-
1、蜂量:工蜂数量是判断群势强弱的直观依据,从蜂脾关系来看主要有蜂多于脾、蜂脾相称、蜂少于脾三种,其中蜂少于脾时要及时裁撤掉老旧空脾,而蜂严重多余脾时则要及时补入新巢脾。
2、子脾:子脾是蜂群能健...
浏览量:724 次更新时间:2019/2/18 18:15:58
-
1、蜂种:蜂种投入是养蜜蜂最主要的成本,例如一箱中蜂大致在500~800元左右,而一框意蜂(含蜂王)则大致在50~150元左右,另外若想养中蜂建议尽量去收捕当地的野生中蜂群,这样可大大降低养蜂成本...
浏览量:724 次更新时间:2019/9/6 12:49:06
-
1、第一步:合并蜂群后极易出现回蜂(工蜂飞回原蜂巢位置)现象,因此合并蜂群前先要将其中一个蜂箱逐渐向另一个蜂箱靠拢,直至两个蜂箱紧挨在一起且两群蜂不打架时即可合并蜂群。
2、第二步:蜂箱靠在一起后...
浏览量:724 次更新时间:2019/6/8 17:38:09
-
1、急造王的质量与工蜂小幼虫日龄有关,一般情况下工蜂幼虫日龄越小则急造王的质量越好,反之工蜂幼虫日龄越大则急造王的质量也相对越差,此外已超过3日龄的工蜂幼虫不能再用来急造王台。
2、急造王的质量与...
浏览量:723 次更新时间:2018/12/31 11:28:14
-
蜜蜂因能采花酿蜜而被人们所熟知,更因尾部有带毒刺针而被人们所畏惧,事实上很多人都有被蜜蜂蛰的经历,而且蜜蜂蛰人后一般都会留下毒刺,但有时候在被蛰处也可能找不到毒刺,下面就来看一看被蜜蜂蛰了为什么找不到...
浏览量:723 次更新时间:2019/10/7 16:15:55
-
蜂巢蜜是蜜蜂酿制成熟并封盖的蜜脾,主要由蜂蜜和蜂蜡两部分组成,尚含少量蜂王浆、蜂胶、蜂花粉等成分,事实上蜂巢蜜也是比分离蜜更高级的营养食品,下面小编就简单科普一下蜂巢蜜一般多少钱一斤吧!
一、营养...
浏览量:723 次更新时间:2019/5/21 16:27:42
-
蛋群是指工蜂量极少但仍有蜂王的超级弱群,这种蜂群若不人工干涉其最终结果基本都是灭亡,因继续养殖的意义不大而往往被养蜂人放弃了,事实上管理得当这种蜂群也有机会发展起来,下面一起来看一看几十只蜂的蛋群怎么...
浏览量:722 次更新时间:2018/8/9 14:27:26
-
强群是养蜂高产的前提条件,在生产上能多采蜜,培育出的工蜂强壮、寿命长且采集力强,越冬时能保存蜂群实力而有利于来年花期前的繁殖,而且强群在适应性和抗病能力方面也占有优势,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中蜂强群怎...
浏览量:721 次更新时间:2019/6/30 12:11:15
-
1、蜜蜂是实际上最重要的授粉昆虫,实际上多数植物都依赖蜜蜂为其授粉,没有蜜蜂这些植物都将受到影响甚至灭绝,因此蜜蜂不但是益虫且是有重要影响的益虫。
2、蜜蜂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蜂产品,例如蜂蜜、蜂蜡...
浏览量:721 次更新时间:2019/6/23 11: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