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蜂业

湖北天马养蜂场2011-09-26 21:08:46国内地区养蜂业概况4828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出海口,地处中国海岸线的中部,面积约5591.79平方公里,人口1287.2万,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在蜂产品加工、出口、销售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一、养蜂的白然条件

(一)气候条件

上海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岸,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雨水均匀,雨热同季,空气湿润。此外,土壤肥沃,河网稠密,自然条件有利于蜜蜂繁殖和蜜源植物的生长。无霜期在250天左右。

(二)蜜源植物

上海每年蜜源作物播种面积有15万公顷,占全市农田的40.7%,蜜源种类有:油菜、紫云英、棉花、瓜类、果树类等十余种。

1.油菜播种面积约7~10万公顷。宝山、川沙、嘉定、青浦、南汇、奉贤、崇明、上海、松江等县以早、中熟种为主。蜂群从3月底至4月初进场,5月初出场。金山县以晚熟种为主。蜂群从4月上旬至中旬进场,5月中旬出场。常年群产蜜20~50kg。

2.紫云英早熟种,于4月上旬开花,4月中旬盛花;晚熟种,4月中旬开花,4月下旬至5月上旬盛花。花期近30天。气温在25℃以上时,大量分泌花蜜。一群蜂可产蜜20~40kg。全市各县都有栽培,而以奉贤、青浦、松江等县播种面积较大。每年除留种田外,盛花期即翻耕,作绿肥。

3.棉花7月中旬前后开花泌蜜。若气温高,蕾期缩短,花期提前。一般一群蜂可产蜜10~20kg。棉花花粉少,放蜂场地要选择附近有玉米、瓜类栽种的地方,以补充粉源不足。棉花虫害较多,常施用农药,放蜂时要注意安全和防止污染。本市10个郊区都栽有棉花,1991年栽种面积达1.39万公顷。其中,南汇县是棉花主产区之一。

4.西瓜6月上旬至7月上旬相继开花。在晴天气温高的早晨泌蜜涌,西瓜在各县均有栽种,以金山、崇明、青浦、上海等县较为集中。西瓜蜜粉丰富,集中播种地区每群蜂可产蜜10~25kg。

上海市各县的辅助蜜粉源植物有:冬瓜、南瓜、黄瓜、向日葵、蚕豆、田青、柑桔、养麦、高梁、芝麻、甜瓜、薄荷等多种。

二、蜂业概况

(一)养蜂简史

1.1949年以前的上海蜂业

上海自1291年设县以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采用传统方法饲养中蜂。并以收捕野生中蜂作为蜂种来源,也有少数人从江苏、浙江两省购进蜂种。

1916年起福建省张品南先生编译日本柳青氏著的《实验养蜂法》和他编写的《养蜂大意》、《养蜂采蜜管理法》及闽侯出版的《中华养蜂杂志》等先后传入本市,活框新法养蜂在沪开始萌芽。沪人戚秀甫先生较早地采用了活框新法饲养西方蜜蜂。为推动活框新法饲养,1917年戚秀甫与于汉卿两人合作编写了《养蜂白话劝告书》,印发了《新法养蜂打鼓词》,广泛宣传介绍新法养蜂和饲养意蜂的好处。还免费邀请过路听众到自己蜂场参观。当时住在上海的一些达官要人,也把养育意蜂当作一项新奇事,纷纷购买蜂种,饲养意蜂。淞沪一带,开始掀起一股养蜂热。当时一群意大利蜂,卖价120银元。由于意蜂蜂王价格昂贵,贩卖蜂种可获高额利润,刺激蜂户大量养王分蜂。

1918年华绎之先生(江苏省无锡人)亲自赴口本购回意大利蜂种饲养。同时又指派自己的学生冯焕文先生到美国鲁特(Root)养蜂公司学习新法养蜂。冯焕义先生于1921年回国,带回意大利蜂5群,到上海存活2群,由华绎之光生出资在本市办起华绎之养蜂公司(又称华氏养蜂公司),从事育王、培育推广蜂种和生产经销各种蜂具。至1928年前后华绎之养蜂公司之台王数量,在春秋两季可达600余只。冯焕文先生积极推广新的育王法和养蜂技术,又在华绎之先生的赞助和支持下,于本市院校开设养蜂学课程,以蜂群管理和育王技术作为中心教学内容。1930年2月冯先生在上海江湾国立劳动大学农学院时曾提到:“窃思育王之事,为养蜂中之专门技能,养蜂不明育王法,则蜂群繁殖困难,品种日益退化。吾国养蜂界饲养两蜂,颇不乏人,欲求优良蜂种实难多得……”,云云。冯氏认为“凡优良之蜂下,在蜜源未来之先40天,已从事生产。劣者不然,必须以糖水喂饲方肯生产,若不喂饲,听其自然,迨产蜜之时矣”。当时本市蜂场采用的育王法有美国昆比氏(Quinby)的小群育王法;杜力托文德氏(Doolitte,G.M.)的科学人工育王法;爱莱氏(Alley,H.)的巢脾育王法,戴维氏(Davis)和屋不根氏(Hopkins,C.Y.)等的育王法。冯先生认为杜力托氏的科学人工育王法,在本市试验多年,“成绩斐然”,“蜂种改良,优越异常”,因而极力推广。此外,还广泛介绍美国密勒氏(Miller,A.C.)的养蜂管理技术。

可是,当时不少养蜂公司力争销蜂种,追求利润,大量喂糖分蜂,忽视了蜂群管理和生产技术,致使蜂病滋生,威胁蜂业。为了避免蜂病蔓延,浙江省乌镇采取焚蜂灭病的办法,把患有蜂病的蜜蜂连箱带牌一起焚烧。该办法传入本市,大小蜂场震惊,市场蜂种价格暴跌,很多小型蜂场破产。

1939年前后,本市几个大型养蜂公司和蜂场,吸取“焚蜂火病”的教训,开始注意饲养管理和研究生产技术。此后,浙江省“可园”等数百家蜂场因当地局势不稳,先后迁入本市或靠临租界的地区集结。由于蜜蜂蜜人又引起了多起捣毁蜂场和焚蜂事件。各蜂场与养蜂公司,因连年亏木,加上病虫害侵袭、捣蜂、焚蜂等,损失惨重。1950年伞市幸存的蜂场、养蜂公司只有30多家,蜜蜂3200多群。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上海蜂业稳步发展

1949年之后,上海市的养蜂业有较大发展。大力推广蜂箱标准化,先后为蜂场更换活框式标准蜂箱15万套(有部分提供给江苏、浙江两省)。又从美国、意大利引进良种蜂王,分配给重点蜂场改良蜂种。各蜂场在培育良种的同时也注意了病虫害防治和四季管理,从而使本市养蜂事业进入稳步发展新时期。

(1)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措施

1960年在南汇县进行蜜蜂为油菜授粉增产试验。结果证明,油菜籽产量可提高20%。金山县用蜜蜂为西瓜授粉试验。结果西瓜增产34%。为充分发挥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的增产作用,在蜜源花期前,都要组织力量到相邻省市接进蜜蜂来沪放蜂,为油莱、蚕豆、棉花、瓜类等农作物授粉。

(2)农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为养蜂生产做好服务工作

蜂场入场前做好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准备工作;蜂场入场后在生产和生活中给予关心,协助蜂场解决各种困难;“产后”,上门收购蜂产品,及时安排运输,使蜂场来去无忧,蜂产品生产逐年增加。

(3)发挥技术优势,做好蜂县生产和供应工作

1971年在农业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的支持下,上海牛奶公司机械厂与四机部1932研究所合作,开始试验机械巢础轧辊专用机床过刀切削的工艺和电子跟踪切削的方法。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试制成生产巢础机的电子数控工作母机。它的优点是可以分度、分行地切削,用电子跟踪操作,精密度高,比人工操作提高工效数十倍,从而解决了当时全国各地蜂场对巢础机的需要。并部分外销到东南亚各国。

1958年,自七一蜂场生产第一批蜂王浆获得成功以来,养蜂者长时间都是用蜂蜡蘸制人工王台。

1981年上海市农学会养蜂学组陈毓宏、胡鼎君两人在华东师范大学管和教授的帮助下,设计和研制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一代生产蜂王浆塑料王台,已广泛地用于生产。

(4)普及养蜂知识

1963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的科教电影《带翅膀的媒人》。1980年,由周天与蔡峰编导的《蜜蜂王国》科教片摄制完成。该影片以中华蜜蜂为题材,广泛地介绍了该蜂种的生活习性和行为。

(二)蜂业现状

1990年全市共饲养意大利蜂近3.3万群,其中集体蜂场4750多群,均以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划交饲养者承包管理,还有专业户734户,有蜂26340多群。比1976年增加20多倍。业余养蜂爱好者饲养意蜂近2000群,比70年代增加10倍多。全市年产蜂蜜800~1000吨(包括外来蜂场),蜂王浆8~10吨,蜂蜡8~20吨,蜂王幼虫3~5吨,年养蜂经济收入约为1500~2000万元。每个专业养蜂者年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最高达3万元。养蜂的经济效益已成为郊县农村副业中较高的项目之一。

全市蜂场的饲养方式有长途转地,短途转地和定地饲养三种。蜜蜂产品有蜂蜜、蜂王浆、蜂王幼虫、蜂花粉、蜂胶、蜂毒、蜂蜡、巢脾等多种。

全市养蜂专业工作者共有600余人,分别从事养蜂生产、管理、经营、加工和科技等工作。

为方便市内外蜂场及时转地,市运输部门都实施优先运蜂和运输保险的办法。每年承办各地来沪中转的蜜蜂有40~50万群。内河水运走向有南通、南京、芜湖、汉口、重庆一线。海运有青岛、大连、烟台和宁波、温州、海门。陆运近到江苏、浙江两省,远到黑龙江、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等省区。

三、蜂产品加工与经营

80年代以来,上海蜂产品加工业发展很快,经营额逐年增加。1990年全市有蜂产品加工专业厂7家,年需蜂蜜5000~16000吨、蜂王浆100~180吨、蜂花粉40~80吨、蜂蜡150~200吨。原料产品除当地收购外,还大量由外省调入。

(一)加工企业

1.冠生园食品总厂

始创于1918年,现有职工1600多人,年需蜂蜜4000~9000吨、蜂王浆50~100吨。该厂生产的蜂王浆和蜂蜜,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曾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和第32届国际蜂产品博览会集体金奖,畅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地区。

2.上海蜂产品厂

1989年由国家投资,是以发展外向型蜂产品为主的专业厂。设有蜂蜜、蜂王浆、蜂花粉、口服液等专业车间。年需蜂蜜3000~5000吨、蜂王浆50~60吨、蜂花粉40~50吨。该厂生产的蜂蜜、蜂王浆、蜂蜡、蜂花粉已批量外销日本、德国、美国、韩国和香港等国家与地区。该厂的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比较先进。

3.上海嘉定蜂乳厂

50年代初期由几个蜂场联合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至今已形成蜂产品系列化生产的专业厂。年生产能力为蜂乳300~400万盒、漂白蜂蜡50~60吨、瓶蜜100~200万瓶、上海人参蜂王浆100~200万盒。

4.上海中药制药一厂

创建于1912年,是全市生产中成药较早的制药厂。该厂生产的“上海人参蜂王浆”是国家医药局优质产品之一,曾获国际蜂产品博览会集体金奖。年生产能力2000~3000万盒。生产各种中成药、丸药年需蜂蜜近1000吨、蜂蜡20~40吨。

5.中华制药厂

建于1912年,是一家生产多型药剂的综合药厂。该厂生产的“上海花粉蜂土浆口服液”、“花粉蜂王浆胶囊”、“蜂花粉口服液”、运动员专用的“强力花粉”、“人参花粉胶囊”等制品,年需蜂王浆4~8吨,花粉40~50吨。该厂产品在市内外比较畅销。

(二)产品种类

1.蜂蜜原蜜有:油菜、紫云英、刺槐、百花、棉花等多种。成品蜜有:刺槐、白蜜、特浅、浅琥珀、琥珀等。瓶蜜有1000g、950g、500g、250g、130g等不同规格。近年来又生产出“老年蜂蜜”和“儿童蜂蜜”等新产品。

2.蜂王浆有原浆、保鲜王浆、蜂王浆冻干粉、袋装王浆干粉。规格有0.5g、10g、1000g、1250g、2500g等。

3.蜂蜡有原蜡、精制蜂蜡、漂白蜂蜡以及各种不同成分的混合蜡(含蜂蜡成分为10%~80%)。

4.蜂花粉有原料花粉、精粉、单一品种花粉和粉末等。精粉和单一品种花粉,主要供应出口。

5.胶囊制品有蜂王浆胶囊、花粉胶囊、人参蜂王浆胶囊、花粉人参胶囊等。

6.口服液制品有人参蜂王浆口服液、两样参蜂王浆口服液、人参花粉口服液、人参三宝口服液等。

7.蜂乳制品有用鲜蜂王浆配制的蜂乳,也有用中草药枸杞、党参配制的蜂乳,规格有250ml、160ml、100ml等。

8.片剂已有蜂王浆片、花粉片、蜂王幼虫片等。

(三)外销产品

蜂产品中蜂蜜、蜂王浆都属于由经贸部许可的配额商品,外销量比较稳定。蜂蜜外销量最高达1.6万吨。80年代每年保持在7000~9000吨水平。蜂王浆年外销量为80吨左右。蜂蜡年外销量近200吨,但比较分散。花粉和蜂胶外销量较小。

(四)内销状况

上海市蜂产品的原料销大于产,每年都要从外地调入补充。如蜂王浆年调入量100吨左右。每年市场的投放量,随着医药和食品工业生产与国际市场的变化,波动幅度很大。

1.蜂蜜市场正常年需量为2500~3000吨,1987年因药用和口服液生产增加而达3690吨。1991年瓶装蜜、零售蜜猛增,再加上饮料用蜜,市场总投放量达5857吨,并有上升的趋势。

2.蜂王浆1981年投放量7吨多,1990年包括出口,猛增到64.38吨。

3.蜂蜡是本市使用比较广的一个蜂产品原料。现约有百余个厂家需用蜂蜡(包括漂白蜡),作为原料和配料,其中包括化妆品、鞋油、油墨、蜡光纸、彩色铅笔、油画油彩等。每年生产巢础片也需要大量原蜡。

四、科教机构与社团组织

(一)科教机构

全市现有两个专门研究蜂产品单位。

1.同济花粉应用中心已有30多年的历史,是在同济大学抱子花粉实验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中心拥有丰富的花粉标本,设备和资料比较完善。专门从事花粉资源调查,花粉形态、营养成分、疗效、机理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研制等工作。

2.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在管和教授的主持下,专门从事蜂王浆应用、蜂具改革和花粉免疫功能等项目的研究。已取得的成果有:王浆对香菇菌丝体生长的效用;国产塑料台基增产蜂王浆试验的效果等。

(二)社团组织

上海市养蜂学组成立于1979年,是直属于市农学会下的一个专业组。有成员30余人。养蜂学组的负责人为陈胜龙、陈毓宏、叶宝琳,顾问为管和教授。湖北天马养蜂场,加我们的微信一起学养蜂。

本市金山和嘉定两县成立了养蜂协会。

引自《中国蜂业》(农业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