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蜂业

湖北天马养蜂场2011-09-25 22:08:03国内地区养蜂业概况5419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黄河河套西部,东南部地跨黄土高原。全区面积5.2万平方公里,人口1473.8万,其中回族占1/3以上,还有满、蒙、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属全国农区和牧区交错地带。

宁夏气候特点是:南寒北暖,南湿北干,冬寒漫长,夏短酷热,风大沙多,雨雪稀少。全区年平均气温5~10℃。无霜期100~162天。年降水量平均为190~700mm之间。

一、蜂业资源

(一)蜜源资源

宁夏蜜源资源丰富。蜜源植物种类多,分布广,面积大,花期长,主要蜜源衔接好。从早春3月下旬到9月中旬,都有植物相继开花。根据地形、植被、气候和利用情况,宁夏蜜源可划分为;

1.六盘山蜜源区

位于宁夏最南部,包括固原地区6县,主要蜜源植物有:

(1)芸芥种植面积4.5万公顷,6月下旬开花,花期1个月左右。正常年份每群蜂可取蜜15~20kg,高时可达30~35k8。花粉充足,利于蜂群繁殖。

(2)荞麦种植面积3万多公顷,8月上旬到9月上旬开花,花期1个月,是宁夏主要秋季蜜源之一,一般年每群蜂可取蜜15~25kg,丰年高达100kg。受气候的影响较大,泌蜜不够稳定。

(3)紫花苜蓿和草木樨种植面积4万多公顷。紫花苜蓿6月中、下旬开花,花期30~40天。正常年每群蜂可取蜜15~20kg;草木樨7月初开花,花期1个月左右,单产25kg以上。

(4)香薷分布比较普遍,面积约8万公顷,7月中旬到9月上旬开花,花期50天左右。大流蜜期在7月下旬到8月下旬。丰年每群蜂可取蜜50kg,一般年份取蜜20~25kg。

(5)百里香分布面积较大,花期从6月上旬到7月中句。可取蜜2~3次,每群蜂可取蜜10~15kg。

2.中部老瓜头蜜源区

主要分布在盐池、同心两县的大部分,中卫、中宁、灵武等县的沿山部分,以及铁路以西沿贺兰山一带。可利用面积约20万公顷,载蜂量可达lo万多群。老瓜头5月下旬开花,6月上旬进入泌蜜盛期,花期长达两个月,泌蜜量大,产量比较稳定,平均每群蜂可取蜜50kg左右。本蜜源区还有大面积的荞麦、芸芥、百里香等。

3.黄灌区蜜源区

北起宁夏最北端的石咀山,南至中卫县。主要蜜源植物有:沙枣、向日葵、枣树、紫苜蓿、草木樨、枸杞、紫苏、刺槐以及瓜果、蔬菜等,适合定地饲养。

(1)沙枣灌区各县均有分布,北起银川市,南至中宁,有一条较宽的防御风沙的沙枣林带。5月中、下旬开花,花期半个月,泌蜜比较稳定,每群蜂可取蜜15~30kg。花粉较多,利于蜂群繁殖。

(2)向日葵是灌区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各县均有分布,以银北地区居多,7月中旬开花,一直延续到“霜降”。有粉有蜜,一般每群蜂可取蜜25~35kg。

(3)枸杞是宁夏驰名中外的名贵药材。5月开花,一直延续到9月,5~6月和8~9月,开花比较集个。泌蜜较好,每群蜂可取蜜15~20kg。

(4)枣树主要分布在银南地区沿山各县,一般6月上旬开花,花期一个月左右,正常年景每群蜂可取蜜25~30kg。

(二)中蜂资源

宁夏饲养中蜂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宁南山区8县,现有中蜂2.5万群。以固原、海原、西吉、彭阳4县居多,隆德、泾源2县次之,盐池、同心2县较少。宁夏中蜂个体较大,抗寒能力强,适应山区恶劣多变的气候条件饲养。宁夏中蜂与其它地区的中蜂相比,不爱迁飞。按体色分为两种,一种是工蜂全身为麻黑色,另一种是胸部为麻黑色,腹部为红棕色,以麻黑色的群数占的比例大。据观察,红棕色比麻黑色的个体大,能维持6~7框群势,早春也比麻黑色的繁殖快,抗病力强。两型中蜂交叉分布,麻黑色的以六盘山以北地区居多,蜂王的体色有黑色、枣红色和黑背红腹3种。从维持群势、抗病能力和生产性能相比,以黑背红腹最佳。

二、养蜂生产发展概况

(一)中蜂的饲养情况

宁夏以饲养中蜂为主。群众饲养的中蜂多是在崖壁上挖洞筑巢,秋后取蜜,将脾带蜂铲下。这种传统的方法,一直延续至今。正常年平均每群产蜜只有几公斤。1974年以前,本地所产蜂蜜还不能满足全区中药厂加工药丸的需要。

1949年以后,宁夏中蜂发展经历几次大的波动,1950~1957年,中蜂发展较快,1957年底,全区有2.5万群。1977年,中蜂遭到囊状幼虫病的侵袭,由于预防和治疗技术跟不上,损失严重。疫情过后,全区中蜂剩下不到3000群。

1959年和1964年,自治区农业厅和固原地区都进行过中蜂活框饲养技术的推广工作,但因技术不过关和社会因素等影响,均未成功。1976年固原地区从江西和四川两省请来养蜂技术人员,分别在海原、固原等5县进行了中蜂活框饲养的过箱试验,过箱800群,当年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如海原县过箱30群中蜂,蜂蜜单产达50~70kg,提高6~10倍,但因蜂群的越冬饲养技术不过关,又一次遭到失败。后经固原地区养蜂试验站的技术人员经过三年时间的研究,解决了这一难题,中蜂活框饲养技术陆续在宁夏推开。

(二)西方蜜蜂的引进与发展

宁夏饲养西方蜜蜂始于本世纪50年代后期,1957年从北京引进了十几群意蜂进行试养。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30群意蜂进行饲养试验。1959年,自治区农业厅派员从四川购进意蜂900群,因缺乏饲养管理技术,经过越冬,大部分死亡,只剩下100余群。1960年,为了给果树传花授粉,银川市中山公园、灵武园艺场、灵武农场等单位派员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学习西方蜜蜂的饲养管理技术,随后又将200多群西方蜜蜂引入宁夏。当时,都是采用定地饲养,建立越冬室就地越冬。由于没有完全掌握蜂群在当地越冬的规律和技术,越冬损失严重,蜂群发展缓慢,没有形成商品性生产。70年代初,又将灌区的西方蜜蜂引入宁南山区的固原和海原县。从此揭开了固原地区饲养西方蜜蜂的历史。

197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根据农林部的指示,组成了宁夏固原地区养蜂科技服务队,进行宣传、组织和技术培训上作,支持固原地区发展养蜂生产。另外,浙江、江苏、北京、上海、江西等省、市的养蜂单位积极派技术力量大力支援,国家先后无偿投资168.5万元、拨木材1000m3扶持当地养蜂生产。经过六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1973年末,固原地区仅有4个蜂场,11名养蜂员,饲养意蜂330群,到1977年,蜂群发展到1.2万群,当年每群蜂平均产蜂蜜71.5kg,产值达l94.9万元,占全区乡镇企业总收入的1/3。到科技服务队撤离的1979年时,全区的蜂场发展到230个,养蜂员1073人,养蜂19051群,六年累计产蜜量达2539吨,蜂王浆2690kg,蜂蜡105kg,总产值659万元,纯收入208万元。

固原地区养蜂生产的发展,带动了宁夏自治区养蜂生产的发展,1980年全区蜂群发展到3.7万群,比1978年增加1万群。固原地区的养蜂经验,由农林部向陕、甘、宁边区进行了推广。

(三)定地越冬及转地放蜂

1979年,在宁夏灌区进行厂定地越冬结合短途转地放蜂试验,经过两年实践,总结出一套成功的室外定地越冬的经验,蜂群越冬成活率提高,蜂群健康。1984年在宁夏整个灌区推广,1.5万群意蜂全部采用定地室外越冬,比运往南方四川等地越冬繁殖的蜂场,生产稳定,经济效益显著。如灵武县龙九畴蜂场,连续8年都是采用这种越冬形式,蜂群成活都在98%~100%。宁南地区定地越冬,开始于1975年,现有10%的养蜂场采用了此种养蜂方式。

固原地区养蜂以转地放蜂为多,基本形成一条固原-四川-陕西-固原的放蜂路线。该地区90%的西方蜂群一直在这条线上转地放蜂。

宁夏的转地蜂群,于每年12月中旬开始运往四川。一群内有两脾以上的足蜂为佳。到1月中旬进行包装,这比提早包装每群可节省饲料4~5kg。在3月份油菜大流蜜期,培养采集蜂结合育王,等处女王交尾成功后,4月初出四川。这时封盖子脾多,但蜂群不太强,可以关巢门运蜂,能保证运输途中的安全。到达下一个蜜源场地后,工蜂大量出房,形成生产力较强的继箱群。出四川的蜂场一般转到汉中采油莱后,再到关中咸阳一带来油菜,然后到秦陇、官山山区采刺槐和山花蜜源。6月中旬回到当地。

(四)蜜蜂良种的培育和利用

1974年以后,宁夏自治区畜牧局为普及蜜蜂良种,在固原地区相继建立了固原、海原、西吉、隆德4个县种蜂场。每年还有计划地从外地引进一部分良种蜂王供给养蜂场。

经过多年的实践,确认在宁夏灌区以卡尼鄂拉为母本,意蜂为父本进行杂交,其杂交后代表现较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生产力。自治区农科院园林场蜂场、灵武县城镇公社蜂场、贺兰县原种场蜂场,采用这种杂交组合,定地饲养结果,越冬比意蜂安全,消耗饲料少,早春繁殖快,抗病能力强,能较好地利用当地的蜜粉源,产蜜量比意蜂提高20%~30%。宁夏南部山区,以意蜂作母本,卡尼鄂拉蜂作父本,杂交后代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生产力,适合开展多种蜂产品生产。

从1978年开始,自治区畜牧局每年到外地引进一定数量的卡尼鄂拉蜂王和意大利蜂王,分配给各县饲养管理有经验的养蜂场,采用输送虫卵法向周围的蜂场供种。10余年来,利用引进的良种蜂王,对宁夏养蜂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受到广大养蜂户的欢迎。

(五)养蜂生产的曲折发展过程

宁夏养蜂业的发展经历了起落过程。1979年末,科技队工作期满撤离固原后,经国家扶持办起来的饲养西方蜜蜂的国营和集体蜂场,由于当时管理体制上责权利分离,一些蜂场技术水平较低,以及1981~1982年又遭到较大的自然灾害,蜂产品收购价格连续下调等原因,致使1982年固原地区剩下厂161个蜂场,养蜂员由1046人减少到506人。但经过这次波动,一些有经验、有技术、经营管理好的蜂场逐渐形成了养蜂专业户和养蜂重点户,并在蜂产品销售方面实行多渠道经营,从而使这批养蜂场得到巩固发展。1991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蜂群存养量2.5万群,蜂蜜产量1000吨。

三、养蜂经济效益调查

1986年下半年,固原地区养蜂试验站组织有关人员,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本地区5个县的50个专业户和兼业户养蜂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

50个养蜂户从1982~1986年,共生产蜂蜜25.89万公斤,蜂王浆1373kg,蜂蜡1268kg,花粉1227kg,出售蜂群1910框,总产值67.77万元。纯收入47.51万元,从业人员65人,平均每年人均纯收入1939元。

1977~1981年的5年中,全地区养蜂人均纯收入359元。两者相比,养蜂专业户人均纯收入提高5.4倍。

投入资金与经济效果比较,上述的50个养蜂专业户5年所投入资金16万多元(其中自筹资金占55.3%;有息贷款占9.7%;无息贷款占30.7%;无偿扶持款占4.2%)。与总收入比,每投入1元,收入4.19元。

四、养蜂科技成果与蜂产品开发

1978年,养蜂科技队与固原地区养蜂试验站合作,对盐同一带半沙漠草原地区新蜜源-老瓜头进行考察,初步摸清了老瓜头的分布面积、泌蜜量、泌蜜律,并对所产蜂蜜进行了化验分析,确认老瓜头是半荒漠草原上的一种泌蜜时间长、蜜质好、泌蜜量大而且稳定的新蜜源。此项研究于1984年获宁夏自治区科研成果三等奖。湖北天马养蜂场,加我们的微信一起学养蜂。

1985~198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的帮助下,开展了蜂蜜枸杞系列饮料的研制,由于养蜂所提供各种菌种,在灵武果酒厂进行试验,先后研制出蜂蜜汽水、蜂蜜枸杞发酵酒等7个产品。

引自《中国蜂业》(农业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