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A.c.cerana)产浆适龄幼虫及取浆时间的研究

湖北天马养蜂场2011-08-07 11:52:40中蜂生物学3510

摘要本试验试图通过采用1和2d龄工蜂幼虫产浆的王台接受率和不同时间取浆浆量的比较,确定中蜂产浆最适幼虫日龄和取浆时间。试验结果表明:①2d龄工蜂幼虫的王台接受率(87.85%)极显著高于1d龄的(68.57%);②1和2d龄幼虫产浆的台平均产浆量最高峰分别在各自移虫后第84h和第72h,浆量较高时段分别在移虫后第78~90h和第66~78h。两日龄幼虫产浆最高浆量之间及浆量较高时段的浆量均无显著差异,但采用2d龄幼虫产浆的比1d龄幼虫的提前12h达到台平均产浆量高峰和浆量较高时段。③采用2d龄幼虫产浆其总产浆量可比采用1d龄的增加50%。通过本试验我们认为:中蜂产浆采用2d龄幼虫,并在移虫后第66~78h内取浆最适。

关键词中华蜜蜂、工蜂幼虫、王台、移虫、产浆量。

西方蜜蜂(ApismerifferaL.)蜂王浆的生产实践表明:采用适龄工蜂幼虫和适时取浆是产浆的关键技术之一。但在已有的对中华蜜蜂(Apisceranacerana)蜂王浆生产的探讨中尚未就中蜂产浆的适龄工蜂幼虫和取浆时间进行系统的探讨(刘仰文,1962,1981;杨冠煌,1973;陈松年,1983;冷光耀;1984;雷运清,1985)。为给中蜂产浆制定适龄幼虫和适时取浆的时间这一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中蜂产浆采用不同d龄工蜂幼虫的王台接受率和不同时间王台中王浆含量的探讨来研究确定中蜂的适龄产浆幼虫和取浆时间。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时间、地点、蜂群和蜜源情况

试验于1992年6~7月份在福州西郊进行。试验中蜂8群,采用4个福建中蜂试验蜂箱[12框;巢框内围300×175(宽×高)mm]双群同箱继箱饲养;辅助试验中蜂4群采用平箱饲养,用于提供产浆用幼虫和提供试验群提取王台后的补充王台。试验期间辅助蜜粉源以山花和瓜花为主。

1.2试验用工蜂幼虫

试验用产浆工蜂幼虫,1d龄的为18~24h龄幼虫;2d龄的为30~36h龄幼虫。幼虫由1个辅助群提供。方法是:用框式隔王板在底箱内隔出1个2框区作产卵区,并在移虫前5d午夜12时在其中插入1个全蜜脾和1个经工蜂清理过的空工蜂脾,供蜂王产卵。在次日上午6时取出已产卵的工蜂脾,置于同群无王区哺育,以提供2d龄产浆幼虫。第2d中午12时,如法在产卵区插入空脾,并在当日下午6时提出置于无王区哺育,以提供1d龄产浆幼虫。

1.3移虫

移虫在中午12时采用杜力脱单式移虫法进行。产浆试验在继箱内进行,每箱2个产浆框,每个产浆框3条台基条,每个台基条有11~12只台基。各台基条上采用1d龄和2d龄幼虫的王台各半。产浆框的3条台基条上1、2d龄幼虫的王台交错排列。辅助群用框式隔王板隔出2框区繁殖,另一区作产浆区。每群插入2个浆框,每框移1d龄幼虫的王台35个,供试验群补台。

1.4取蜂王浆样本方法

浆取浆时间分(6月24~28日、6月28日~7月2日和7月2~6日)3批取样。每批自移虫后第48h起,每隔6h取样1次,直至王台封盖。每次取样1号群和2号群采用1和2d龄幼虫的王台各分别取3个,3号群和4号群的各分别取2个。每次两个日龄幼虫的王台各取10个样本,3批混合样本两个日龄不同时间取得的样本各分别为30个。取样本时,每群均在同一产浆框的相应位置提取,取样本后立即采用辅助群的王台如数原位补给,并做好标记以免误取其为样本。取出的王台样本立即取浆称量。

1.5统计方法

采用1和2两个日龄幼虫产浆的王台接受率分别通过其总移虫王台数和接受的王台数进行百分率计算。

2结果与讨论

2.1采用1和2d龄工蜂幼虫产浆的王台接受率的比较

采用1和2d龄工蜂幼虫产浆的王台接受率的试验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中华蜜蜂(A.c.cerana)产浆适龄幼虫及取浆时间的研究

由表1可知,采用2d龄工蜂幼虫产浆其王台接受率极显著高于采用1d龄工蜂幼虫的(P<0.01)。

2.2采用1、2d龄工蜂幼虫产浆不同时间取浆台平均产浆量的比较

2.2.1采用1、2d龄工蜂幼虫产浆,移虫后第48h至王台封盖不同时间取浆台平均产浆量变化的比较

采用1、2d龄工蜂幼虫产浆不同时间取浆台平均产浆量的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中华蜜蜂(A.c.cerana)产浆适龄幼虫及取浆时间的研究据表2绘制的采用1、2d龄工蜂幼虫产浆不同时间取浆台平均产浆量的折线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①采用两个日龄工蜂幼虫产浆其台平均产浆量的变化基本一致;②采用1d龄工蜂幼虫的台平均产浆量在移虫后第84h(蜂王幼虫发育第102~108h龄)达到最高峰,而采用2d龄的则在第72h(蜂王幼虫发育第102~108h龄)达到最高峰。这说明无论采用哪个日龄幼虫其台平均产浆量都一致在蜂王幼虫发育的第102~108h龄达到最高峰,而采用2d龄幼虫的比采用1d龄幼虫的提前12h达到最高峰。据此,在产浆中采用2d龄幼虫可缩短取浆周期,提高单位时间王浆产量。

中华蜜蜂(A.c.cerana)产浆适龄幼虫及取浆时间的研究

图1.采用1、2d龄工蜂幼虫产浆不同时间取浆台平均产浆量的折线图

2.2.2采用1d龄和2d龄工蜂幼虫产浆不同时间取浆台平均产浆量的比较

2.2.2.1同d龄工蜂幼虫产浆,不同时间取浆台平均产浆量的比较采用1d龄和2d龄幼虫产浆,各自相邻两不同时间取浆台平均产浆量的差异显著性验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中华蜜蜂(A.c.cerana)产浆适龄幼虫及取浆时间的研究从表3可看出,采用1d龄工蜂幼虫产浆时,移虫后第84h取浆其台平均产浆量与第78h和第90h取浆的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移虫后第78h取浆的台平均产浆量显著高于第72h取浆的(P<0.05),第90h取浆的台平均产浆量极显著高于第96h取浆的(P<0.01)。据此可知,当采用1d龄幼虫产浆,在移虫后第78~90h内取浆台平均产浆量最多。

同理,由表4可知,当采用2d龄工蜂幼虫产浆时,在移虫后第66~78h内取浆台平均产浆量最多。

2.2.2.2采用1、2d龄工蜂幼虫产浆两相同幼虫发育时龄台平均产浆量的比较

采用1、2d龄工蜂幼虫产浆两相同幼虫发育时龄台平均产浆量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中华蜜蜂(A.c.cerana)产浆适龄幼虫及取浆时间的研究.从表5可看出,采用1、2d龄工蜂幼虫产浆其两相同幼虫发育时龄的台平均产浆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采用1d龄幼虫产浆在移虫后第78~90h取浆的台平均产浆量与采用2d龄幼虫在移虫后第66~78h取浆的完全相同。

适龄产浆幼虫和取浆时间的研究显示,采用12d龄工蜂幼虫产浆其台平均产浆量相同,而采用2d龄幼虫的其王台接受率极显著高于采用1d龄幼虫的,且可缩短取浆周期12h,这可有效地提高单位时间内蜂王浆的总产量。所以,中蜂产浆应采用2d龄的工蜂幼虫。

2.3采用1和2d龄幼虫产浆总产浆量的比较

从上述讨论已知:采用1d龄幼虫产浆,其王台接受率(P)为68.57%,取浆时间(D)为3.5d(取其时段的中值);采用2d龄幼虫的王台接受率(P')为87.85%,取浆时间(D')为3d(取其时段的中值)。设它们的台平均产浆量均为(g)克。那么,在相同的时间(d)内,每次移虫总台数(N)相同时,采用1d龄幼虫产浆的总产浆量(W)和采用2d龄幼虫的总产浆量(W')如下式:

W=NxPxgxd÷D(克)............①

W'=NxP'xgxd÷D'(克)...........②

将①式除以②式,即为采用2d龄幼虫产浆的总产浆量对于采用1d龄幼虫产浆的总产浆量的倍数。

W'NxP'xgxd÷D'P'xD'0.8785x3.5
──=──────────=───=──────≈1.5(倍)
WNxPxgxd÷DPxD0.6857x3

由此可见,采用2d龄幼虫产浆,在移虫后第66~78h内取浆其总产浆量是采用1d龄幼虫产浆、在移虫后第78~90h取浆的1.5倍,即采用2d龄幼虫的总产浆量比采用1d龄幼虫产浆的多50%。因此,利用中蜂产浆应采用2d龄幼虫,并在移虫后第66~78h内取浆最适。

3结论

本试验通过对中蜂采用1和2d龄工蜂幼虫产浆的王台接受率和不同时间取浆浆量的比较,研究中蜂产浆最适幼虫d龄和取浆时间。试验结果表明:①2d龄工蜂幼虫的王台接受率(87.85%)极显著(P<0.01)高于1d龄的(68.57%);②1和2d龄幼虫产浆的台平均产浆量最高峰分别在各自移虫后第84h和第72h,浆量较高时段分别在移虫后第78~90h和第66~78h。两日龄幼虫产浆最高浆量之间及浆量较高时段的浆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采用2d龄幼虫产浆的比1d龄幼虫的提前12h达到台平均产浆量高峰和浆量较高时段。③采用2d龄幼虫产浆其总产浆量可比采用1d龄的增加50%。

通过本试验我们认为:中蜂产浆采用2d龄幼虫,并在移虫后第66~78h内取浆最适。

参考文献

刘仰文.1962.中蜂王浆高产的特点及相应技术的初步探讨.福州科技简讯,(6):2~4

杨冠煌.1973.中蜂的生物学特征.中国养蜂,(5):7

刘仰文.1981.中蜂生产王浆的方法.中国养蜂,(3):20

陈松年.1983.中蜂王浆生产试验初报.养蜂科技,(1):16~19

冷光耀.1984.中蜂也能生产王浆.蜜蜂杂志,(1):19

雷运清.1985.中华蜜蜂王浆生产技术初探.湖北养蜂,(3):9湖北天马养蜂场,加我们的微信一起学养蜂。

方文富马广运陈艾平林日简

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邮编3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