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养蜂人:青海湖畔追逐春天

湖北天马养蜂场2014-10-28 09:46:25蜜蜂相关1311

原标题:高原养蜂人:青海湖畔追逐春天

新华网西宁8月30日电(记者李琳海)刚刚送走儿子,34岁的杨代赟和妻子龙显平有些失落。

8年前,杨代赟夫妇成了职业养蜂人,常年背井离乡,追逐着花期,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从气候温润的四川内江到家乡陕西汉中,从陕北延安再转场至高原青海湖畔,杨代赟夫妇一路奔波。

追逐花期的旅程

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杨代赟奔走四川,3月至6月,在陕西汉中、延安等地采苹果、槐花及油菜花蜜,6月底,当高原的油菜花绽放,他们又来到高原圣湖青海湖旁。

因为杨代赟和妻子每年在外的时间将近9个月,他们8岁的儿子杨定杰成了“留守儿童”,由杨代赟的父母照顾。在外的日子里,他们时时牵挂着父母与孩子。每年寒暑假,他们都会将孩子接到身边。

记者采访当天,杨定杰已踏上回陕西老家的路。孩子的毛绒玩具维尼小熊和藏牦牛玩偶还留在他们的简易帐篷中,龙显平不时将孩子的玩具抱在怀里。

从海拔500多米的四川到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湖畔,杨代赟和妻子吃尽苦头,用他的话说,养蜂人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从家乡到青海的路程有1300多公里,坐上卡车也需要1天2夜,蜂箱及生活必需品的重量超过8吨。

“追逐花期的日子艰辛又漫长,但这同样值得向往,我喜欢自由的生活。”杨代赟说。

收获的路上脚步匆忙

在杨代赟的心里,最辛苦的不是他和妻子,而是和他们“日夜厮守”的蜜蜂。尽管他的手上全是被蜜蜂蜇后留下的小黑点,他依然将蜜蜂们亲切地称为“园丁”。

杨代赟说,每天7点,小蜜蜂们就要“出工”,晚上7、8点才能“收工”,当他和妻子听到蜂箱旁发出巨大的嗡嗡声时,就知道蜜蜂们又开始排蜂蜜中的水分了。

他说,蜜蜂采回来的蜜都是稀的,它们需要不断地振动翅膀将水分排干,酝酿出浓度约为42度的成熟蜜。

“工蜂的寿命很短,冬季冬眠不劳作时寿命约为3个月,到了繁忙的7、8月,它们只能活20来天,很多真是累死的。”杨代赟说,每次看到蜂箱旁死去的蜜蜂,他的心里也不是滋味。

令他感动的还有青海湖畔的朝圣者。杨代赟说,每年夏季,很多藏族信众三步一叩首地在青海湖畔磕长头,这样的场面让他动容。他会上前为他们倒上一杯水,或是塞上一瓶蜂蜜。“他们和我一样,有自己的梦想,这也是信仰的力量。”杨代赟说。

寻觅故乡

在离青海湖二郎剑景区不远处的公路旁就有他们的蜂房,占地约1亩,勤劳的妻子就像“蜂房姑娘”:做饭、生火、洗衣,照顾着深爱的丈夫。

他们的帐篷是特意定做的,是一个约25平方米的铁皮折叠房。为了防风雨,外面还套了一层军用帆布,折叠床、炊具、洗脸用品整齐地摆放其中。

“平日里,我们不怕下雨,就怕吹风,下雨最多冷点,但高原一吹风,我们住的帐篷经常被吹走。”杨代赟说,去年7月,青海湖畔的一场大风曾吹走他们住的帐篷和被子,很多东西是他第二天骑着摩托车在2公里以外的草滩上找到的。

买菜也是件困难事,每隔3、4天,杨代赟都会骑着摩托车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买新鲜蔬菜。每次离开家乡时,他们也会带上家里自产的稻米、土豆以及自家制作的腊肉。

龙显平在蜂场里养了8只鸡,除了希望鸡长大后能为她和丈夫改善伙食,也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但这个暑假,为了给儿子煲汤,她特意宰了2只。湖北天马养蜂场,加我们的微信一起学养蜂。

爱和鸡打架的无名花色小藏狗是青海湖周边的藏族牧民才让加送给杨代赟的,才让加是这对夫妻在青海结交的好朋友。

高原的秋叶已经泛黄,油菜花已不再绽放,而杨代赟千里外的家乡,树木枝叶依旧繁密,那里有他年迈的父母,还有懂事的儿子。杨代赟说,有妻儿的地方就是家,有家的地方就是故乡。